最忙出差三人组,要在太空做什么
2022/8/11 来源:不详彭洋出诊时间和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23/9222141.html
本文转自:新安晚报
6月5日10时44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托举着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四号飞船,从大漠深处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飞赴苍穹。这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也是中国人的第9次太空远征。全部由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将在轨工作生活6个月,主要任务是配合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与核心舱的交会对接和转位,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等。历时约7小时完成自主对接
火箭点火约秒后,神舟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同时也意味着,长征二号F遥十五火箭正式“接棒”成为应急救援值班火箭,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也作为神舟十四号的应急救援飞船开始待命。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经过6次自主变轨,于北京时间年6月5日17时42分,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7小时。
5日晚些时候,陈冬、刘洋和蔡旭哲依次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之后,三名航天员就开始了忙碌的太空之旅。出差太空半年将有这些工作
神舟十四号飞行任务期间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空间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据央视报道,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所承担的任务,可以说是空间站建设以来最忙碌的。可以说神舟十四号乘组是最忙的航天员乘组了
“任务一项接着一项,都非常复杂非常重要。”陈冬说,“面对这么庞大的系统、繁重的任务,我们完成任务的标准没有变,就是要拼。”
其间,他们将和地面配合完成空间站组装建设工作,从单舱组合体飞行逐步建成三舱组合体飞行状态,经历9种组合体构型、次交会对接、次分离撤离和2次转位任务;将首次进驻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来完成载人环境的建立;配合地面开展两舱组合体、三舱组合体、大小机械臂测试、气闸舱出舱相关功能测试等工作;首次利用气闸舱实施出舱活动;完成问天实验舱和梦天实验舱十余个机柜解锁、安装等工作。
其间,他们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及其他公益活动,开展在轨健康监测与检查、防护锻炼、在轨训练与演练,以及大量空间站平台巡检测试、设备维护、维修验证、物资管理和站务管理等工作。
其间,他们将在太空上为祖国庆祝生日,也将在空间站里共度浪漫的中秋节。他们还将在任务末期迎来亲爱的战友——神舟十五号乘组入驻空间站。这是中国航天史上首次航天员在轨轮换,到时候会有6名中国人同时在太空工作生活。
其间,他们要继续开展相关实验工作,利用更好的平台做科技水平更高、更复杂的科学实验,让空间站不仅是中国人的太空家园,更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服务全世界,造福全人类。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底完成空间站建造。目前,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正在开展一系列技术攻关,研制中的新一代载人飞船将会更舒适更智能,百吨级重型火箭越来越近……空间站建成之后,中国载人航天面向的就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链接
飞行乘组全部为第二批航天员
蔡旭哲男,汉族,籍贯河北深州,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年5月出生,年9月入伍,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二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训练基地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陈冬男,汉族,籍贯河南郑州,河南洛阳出生,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年12月出生,年8月入伍,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一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一级飞行员。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年10月,执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2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并担任指令长。
刘洋女,汉族,籍贯河南林州,河南郑州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年10月出生,年8月入伍,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曾任空军某师某团某飞行大队副大队长,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年5月入选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年6月,执行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三级航天功勋奖章”。经全面考评,入选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亮点
中国空间站将再添“明星”部件机械臂
机械臂是空间站的“明星”部件之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4日在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后续发射的问天实验舱将配置一个小机械臂。空间站配置的大小两个机械臂,分工各有侧重,又相互配合,可满足空间站任务的需求。
与已随天和核心舱入轨工作的大机械臂相比,小机械臂有着以下3方面突出的特点:一是更加精巧,小机械臂的重量和长度均约为大臂的一半,负载能力约为大臂的八分之一,相应的目标适配器也更加轻巧,小臂的运动和操控灵活。二是更加精准,小臂的末端定位精度更高,位置精度、姿态精度优于大臂,能够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精细操作。三是可与大臂级联工作,也就是小机械臂可被大机械臂抓取形成组合机械臂,舱外作业覆盖范围更广,通过大范围转移满足去往不同位置进行精细作业的需求。
林西强在介绍小机械臂担负的任务时说,首先,与大机械臂相似,小机械臂通过目标适配器连接分离切换,可实现独立舱外爬行,完成航天员出舱活动支持、舱外状态检查等任务。其次,小机械臂可发挥自身精巧、精准的特点,完成精度要求更高的各类载荷和平台设备的舱外安装、维护和照料等精细操作。小机械臂还可通过组合臂转接件实现与大机械臂的级联组合,实现航天员和载荷的大范围作业,如后续需要在舱外安装的设备,可以通过货运飞船上行至梦天舱的货物气闸舱,通过组合臂的抓取和转移,完成在舱外载荷平台上的安装。此外,大小机械臂可协同开展舱外操作任务,还能完成互巡互检的自身维护工作,有效提高了机械臂系统的可靠性。
“站岗”10个月,长二F遥十四火箭“站立”时长破纪录
用于发射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自年首飞至今,已成功发射13艘神舟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其中包括8次载人发射任务,成功率%“目前,长二F火箭的可靠性评估值达到0.,安全性评估值达到0.这一国际先进水平。”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体主任设计师常武权介绍。
空间站任务中,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间长。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从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开始,采取“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新发射模式,给航天员生命安全加上了“双保险”。
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就是神舟十三号任务的应急救援火箭,也是第二枚执行应急值班“站岗”任务的运载火箭。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航天员成功返回,遥十四火箭由应急状态转入正常任务状态,再加上发射准备时间,站立时长近10个月,这也刷新了此前遥十三火箭创下的站立纪录。”常武权说。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为此,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的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即“一船发射、一船待命”,并使飞船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
截至发射前,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已在发射场待命达7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