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深州 > 深州美食 > > 乡土散文听书

乡土散文听书

2024/10/22 来源:不详

白癜风系统检查项目图 https://m.39.net/pf/a_4461452.html
夏夜听书上小学的时候,每到酷热的伏天,村里就会请来说书的艺人,在难熬的夏夜给我们带来一个又一个精彩的故事,无聊的日子一下子变得热闹了,天气似乎也清凉了许多。我们班里有位同学,她的父亲特别喜欢听书,人品又好,办事可靠,村里就把这件大事全权委托给他去做。大伯早早就出发了,他要到保定一带的农村去寻找说书人。当人们暂时忙完了地里的活计,摇着芭蕉扇在树荫里纳凉时,大伯就带着人回来了。这些人多数是瞎子,他们有的是夫妻,有的是父女,也有和别人搭档的。同学每天给我们通报消息,什么时候去接,什么时候回来,在哪里摆场子,说什么题目,我们都是最先知道。傍晚,大伯等人就在村中央的空场摆了一张方桌和一条长凳。匆匆吃过晚饭,我们赶到书场,一盏明亮的臭石灯高高悬挂在台子的上方,照得周围像白天一样,台下早已坐了几排人,另有一些小板凳和砖头块替主人占着地方,我和弟弟找地方坐下,耐心地等待说书人到场。同学提着暖壶拿着茶碗来了,她的身后便是今晚登台亮相的主角。其中一人把一面架子鼓放在桌上,使劲敲了起来,很明显,这是在催人。另一人坐在长凳上,拿出二胡,调试着琴弦,发出吱吱嘎嘎的杂音。人们很快都坐好了,他们就清清嗓子开始说唱,在正式演出之前,往往先讲一段笑话或一个故事,活跃一下书场的气氛,调动调动大家的情绪,然后才是书归正传。说书人一手敲鼓,一手拿着一块月牙状的铁板,一会儿唱,一会儿说,抑扬顿挫,字正腔圆,把我们都深深吸引住了。听得较多的是《杨门女将》、《岳飞传》等。听众越多,说书人的兴致越高,他模仿着书中人物的语气和神态,惟妙惟肖,说到兴奋处,还配合着手势和动作,我们瞪大眼睛,两手托腮,静静地听着,生怕漏掉一个字。俗话说,会听的听门道,不会听的凑热闹。这“不会听”的,他们自有自己的乐趣,小孩子们在开场前打打闹闹,叽叽喳喳,兴致最高,开始说书了,他们却依偎在大人们的怀里睡着了。这时候,书场才真正属于那些专注的大人们,他们或搂着睡熟的孩子敛声屏息地静听,或悠闲地摇着蒲扇沉醉在艺术的天地里。有一年,我家来了一位年长的亲戚,我带他去听书,每当遇到那些不厌其烦地铺垫和渲染时,我急切地想知道后面情节的发展,就不由得埋怨说书人啰嗦,亲戚却说:“说得越慢越好。”长大后读了中文系,才领悟到这“越慢越好”的含义,原来我那不识字的亲戚也懂得如此深奥的文学理论啊,而且能用这么朴素的语言表达出来,不用说,这是一位会听门道的行家了。说书人也会“卖关子”,每当我们听到最紧张最关键的时候,他却戛然而止:“欲知后事如何,明天接着说。”人们便哄然一笑,意犹未尽地散去,同时期待着明天晚上的书场早些开始。多年听书,我见过很多说书艺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妙龄少女。站在那些瞎子们中间,姑娘简直就是一个下凡的仙女,长长的睫毛向上翻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像一潭深不见底的秋水,忽闪忽闪地,薄薄的嘴唇一张一合,夜莺般动听的声音就传了过来。听她说书时,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人家看,听的什么内容,却一点都不记得了。他们把一部书说完,往往需要半月二十天的时间,在这段日子里,我们的积极性都很高,不仅写完作业准时回家,还保质保量地完成家长交给的一些家务活,为的是讨得大人欢心,早早给我们做熟晚饭,让我们如愿以偿地按时来到书场,把那些牵肠挂肚的故事听完。说书人收拾行装要离开时,是我们最失落的时刻,我们赶到同学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废话,嘱咐大伯明年早些去接他们,直到人家走出村口,看不到影子了,我们才跑回学校上课。如今,大鼓书已经不多见了,但是,在过去文化生活贫乏的农村,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却教育和影响了几代人,成为人们心中的温馨记忆。审阅:残墨简评:听大鼓书,是知识匮乏年代的专利,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娱乐方式,深深地植根在人们的心里。同时,也引领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方向。作者:郭旭钦,河北省深州市人,中学语文教师。编辑:卜一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7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