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博览博野与博陵

2022/8/1 来源:不详

今博野县境在唐虞夏商为冀州之域。西周成王四年(前年),周公旦广封亲族觉得周王屏藩,立七十一国,大司马乔伯立国于程,即今博野县西程委,后来后代遂以程为姓,是为宋朝出名理学家程颐(yí)、程颢(hào)之远祖。程颢之子程嗣隆等所做《明道师长行状》:“师长名颢,字伯淳,姓程氏。其先曰乔伯,为周大司马,封于程,后遂觉得氏。师长五世而上居中山之博野。”宋朝欧阳修所做《程公神道碑》:“公,中山博野人也,世有积善,大公始大显闻。”(均载于清乾隆三十一年《博野县志》)元初曾于今程委村北建二程夫子祠(其址在今程委粮栈),明朝重建,清朝尚存。清吏部侍郎尹会一《谒二程夫子祠》:“博野之程委村,有坟岿然,旧碑传(zhuàn)为程氏五世而上祖茔,茔北有二程夫子墓碣。元时建庙以祀明道(程颢世称明道师长)、伊川(程颐世称伊川师长)。……程氏乔迁河南已久,而其祠墓之在旧乡,于今勿替(没有废毁)。”

春秋时代,博野县境为晋地。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县境为赵地。秦统一世界后分为三十六郡,今博野区域属上谷。汉高帝十二年(前年),设蠡吾县,属涿郡,治地方今博野县蠡村(今改成里村),在今县治西北三十里处。乾隆三十一年《博野县志》载:“今有蠡吾乡,分管西路村社,其地蠡村有蠡吾故城,北魏时为滹沱河水所淹,现东南城角犹存。”今蠡村村民中仍分布着“狮子眼红,狮子眼红,洪流冲了蠡吾城”的民谣。蠡吾故城遗迹在今里村中学东约米处,长米,宽米,凌驾大地3-5米不等,文明层厚约2米。今蠡村方圆城东、八里庄、十里铺等村落的村名均由相对蠡吾故城方位而起。《辞海》《辞源》的“蠡吾”词条均注为故城“在今博野县西南”,显误。西汉出名京官赵广汉即蠡吾人。《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赵广汉,子子都,涿郡蠡吾人也。”北宋竖立后,宋朝皇室自称是涿郡赵广汉此后,涿郡赵氏遂成为名闻天下的王谢。

东汉建武元年(25年)省陆成县(今蠡县)入蠡吾县,属涿郡,治所仍在今博野蠡村(见年版《蠡县志·蠡县建置沿革表》,下同)。则此时之蠡吾起码包罗今博野、蠡县两县之境。东汉永元二年(90年),汉章帝第六子刘开封河间王,分告成、渤海、涿郡三郡为河间国,蠡吾成为河间王的属县。汉顺帝永建五年(年),河间王刘开上书汉顺帝,封儿子刘翼为蠡吾侯,蠡吾县成为刘翼的侯国,治所仍在今博野蠡村。《后汉书·孝桓帝纪》唐李贤注:“蠡吾故城在今瀛洲博野县西。”按唐朝博野县含今博野、蠡县二县之境,“县西”即“县境之西部”,正为今蠡村之地。刘翼死后,其子刘志嗣位。(事见《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汉顺帝死后,其子刘炳(时年二岁)登位,是为汉冲帝,第二年(年)亦死。梁太后(汉顺帝的皇后)和她哥哥大将领梁冀迎渤海王刘鸿的儿子刘缵(zǎn,时年八岁)入京登位,是为汉质帝。第二年(年)汉质帝被梁冀毒杀。(事见《后汉书·孝敬孝冲孝质帝纪》)汉质帝本初元年(年),梁太后征蠡吾侯刘志(时年15岁)入京即天子位,是为汉桓帝。《后汉书·孝桓帝纪》:“(本初元年)玄月戊戌,追尊皇祖河间孝王曰孝穆皇,夫人赵氏曰孝穆皇后。皇考蠡吾侯(即刘翼)曰孝崇皇。冬十月甲午,尊皇母匽(yǎn)氏为孝崇博园贵人。”唐李贤注:“博本蠡吾之地也,帝既尊父为孝崇皇,其陵(即刘翼坟)曰博陵,置庙焉,故曰博园,在今瀛洲(今河间)博野县西。”《河北通志·蠡县沿革表》:“桓帝追尊父为孝崇皇,其陵在博(蠡吾县境),曰博陵。”乾隆《博野县志》:“博陵,桓帝父翼蠡吾侯卒,葬县治东二十里,号博陵。”今博野县大程委村原名委程,系汉桓帝为其母孝崇皇后匽氏立陵庙时,令丞委程姓奉祀而得名。今大程委与西程委之间曾有一魁梧土丘,俗名“奶奶山”,上有陵庙,开国后尚存,年先后被村民取土挖平。《后汉书·皇后纪下》:“孝崇皇匽皇后讳明,为蠡吾侯翼媵妾,生桓帝……元嘉二年(年)崩……缮庙(营建陵庙),合葬博陵。”据此,则“奶奶山”应即博陵遗迹。

桓帝既在此为其父立博陵,因析蠡吾县置博陵县,属中山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滱水》:“《地舆民风记》曰:博陵县,《史记》蠡吾故县矣。汉质帝本初元年,(桓帝)继孝质为帝,追尊父翼陵曰博陵,因觉得县。”《旧唐书·地舆志》:“博野,汉蠡吾县,属涿郡。后汉分置博陵县。”《弘治保定郡志卷一·博野》:“汉属涿郡蠡吾县,汉末分置博陵县,属中山国。”刘志(桓帝)入京(洛阳)登位后,由于那时梁太后擅权,他的生母匽氏未能尾随,仍留在蠡吾。梁太后死后,桓帝下诏流露梁太后和她哥哥梁冀的罪戾说:“永乐太后(匽氏)亲尊莫二,冀又遏绝,禁还京都,使朕离母子之爱,隔顾复之恩。”(《后汉书·孝桓帝纪》)直到安宁元年(年)梁太后死后,才“就博陵尊后为孝崇皇后。遣司徒持节奉策授玺绶,赍乘舆器服,备法物。宫曰永乐。置太仆、少府如下,皆如长乐宫故事。又置虎贲、羽林卫兵,起宫室,分钜鹿九县为后汤沐邑。”(《后汉书·皇后纪下》)刘志的弟弟刘硕及刘翼的夫人马氏也留在蠡吾。《后汉书·章帝八王传》:“建和二年(年),更封帝弟都乡侯硕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后。尊翼夫人马氏为孝崇博园贵人,以涿郡之良乡、故安,河间之蠡吾三县为汤沐邑。硕嗜酒,多舛误,帝令马贵人领王家事。”因而可知,博陵县的治所即桓帝刘志过去的寓所,匽氏、刘硕、马氏等人如今的寓所——原蠡吾侯国治所(今博野蠡村)是断定无疑的。《蠡县志·蠡县建置沿革表》:“博陵县——治所——今博野蠡村。”其说切实。有的质料觉得是蠡吾县更名为博陵县,如《辞源》“博陵”条:“汉蠡吾县,汉桓帝在此为其父立博陵,县也因而更名。”据上文所引《后汉书·章帝八王传》,此时马贵人的汤沐邑有河间之蠡吾,则蠡吾、博陵同时存在,更名之说恐不符史实。博陵县既是原蠡吾县分置,则此时之蠡吾县即原蠡吾县分出博陵县此后的部份,其境亦应在今博野、蠡县地。分置后博陵县属中山(今定州),蠡吾县属河间。

东汉延熙元年(年)“丙戌,分中山置博陵郡,以奉孝崇皇园陵”(《后汉书·孝桓帝纪》)。唐李贤注:“博陵郡,故城在今瀛洲博野县也。”《蠡县志·蠡县建置沿革表》:“博陵郡——桓帝延熙元年(年)置,治博陵县——治所——今博野蠡村。”博陵由县转郡,治所果然还是博陵县治——今博野蠡村。这是华夏史乘上初度以博陵做为郡名,而其治地方今博野蠡村,博陵墓址亦在今博野县境,故博野才是博陵的开始之地,博陵也理所固然地成为后代博野的高古代称。如清朝督学钱陈群《重建博野县学碑记》:“用文于石,觉得博陵多士劝。”清吏部尚书博野东章村人尹会一《三锡祠记》:“翼翼寝庙,大启博陵。”清朝博野熏陶罗纲《谒二程夫子祠》:“伊洛渊源开后学,博陵庙貌广宏规。”清朝博野知县赵用熙《博陵即事》:“蕞尔孤城四望间,飞沙如雾暗重关。青畦是处皆穿井,鹤发住户不识山(原注:博野无山)。民风尚留三朴素,文章难订短暂顽。农桑学塾均堪念,可便沿袭逐轻易。”如今很多质料将博陵注为“故城在今河北蠡县南”(如《辞海》《辞源》的“博陵”词条,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课文《隆中对》中对“博陵”的评释),既不适合博野、蠡县两县县治及关联质料的纪录,又与遗迹实地点位相悖,恐虚浮。又,《大清一同志》:“今之博野,乃汉之蠡吾;今之蠡县,乃汉之博陵,后魏及唐以来之博野。”恐亦虚浮,“汉之博陵,后魏及唐以来之博野”包罗今博野县地应是无疑的。

博陵郡做为汉桓帝登上九五之尊前的藩邸地方,身分非统普遍。《后汉书·孝桓帝纪》载:“是岁(永康元年),复(免去钱粮)博陵、河间二郡,比充沛。”博陵、河间二郡竟能够同汉高祖发达的他乡充沛相对比,其富贵不言而喻。华夏史乘上煊赫千年的王谢博陵崔氏即于此时跻身王谢。《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爱。”崔州平即汉末博陵郡人。

汉建安十一年(年),罢博陵郡归于邻境之安平。三国魏元帝咸熙元年(年),改博陵县为博陆县,属河间。西晋武帝泰始元年(年)析河间、涿郡置高阳国,治地方博陆,领博陆、高阳、新北城、蠡吾四县七千户。《蠡县志·蠡县建置沿革表》:“晋——博陆县——治所——今博野蠡村。”则此时博陆县起码包罗今博野部份县境,以从此人又把博陆做为博野之别称。如清朝博野籍人大理寺正卿、经学家尹嘉铨登博野魁星楼所做《重阳带同人登魁星楼即席分韵得楼字》诗:“博陆巧妙地,谐行度九秋。山衣寒影动,木末晚烟浮。野入窗中尽,人从鸟外游。二程祠宛在,怀古表层楼。”而此时之蠡吾,亦当在今博野、蠡县地。同庚(年)另置博陵国,领安平、饶阳、南深泽、安国四县一万户,治地方安平,至隋始废。故博陵崔氏均称博陵安平人。此时安平县境起码包罗今博野西南部县境。清朝博野王墓村出土的北魏崔纩、崔纂、崔含、崔约等墓碑,8年博野同连村出土的崔景播墓碑,志文均称“博陵安平人”。

北魏时,蠡吾故城(今博野蠡村)为滹沱河水所淹。北魏宣武帝景明元年(年),因县地居博水(亦称博河)之野,更名博野县,并徙治所于今蠡县城关。北齐,省蠡吾入博野县,属高阳郡。今后至元朝,博野均为今博野、蠡县二县之地。

隋文帝开皇三年(年),博野县改属瀛洲(今河间)。隋炀帝初年,在定州置博陵郡,今后此后,博陵之称专属定州。

唐高祖武德五年(年),于博野县始置蠡州,辖博野、义丰、清苑。唐太宗贞观元年(年),蠡州废,县境仍称博野县,属瀛洲。玄宗永泰年间(~年)改属深州。后周显德六年(年)改隶定州。宋太宗雍熙四年(年)在县境置宁边军,真宗天圣七年改成永宁军。金太宗天会七年(年)永宁军升为宁州。金海陵王天德三年(年)宁州更名蠡州。元世祖至元三年(年),将博野县东境(约今蠡县境)入蠡州,西境(约今博野境)入蒲阴(今祁州)。至元三十一年(年)析蒲阴东部(约今博野境)复置博野县,县治在今蠡县地,属保定路。明洪武元年(年)始徙博野县城于今治,属祁州,洪武六年(年)属保定府。明洪武八年(年),降蠡州为蠡县,属保定府。至此,博野、蠡县两县称呼、区域根本同今,至中华国民共和国竖立无大改变。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10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