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浊漳水注所涉石家庄等地域考略
2023/7/30 来源:不详A6
△又东北过扶柳县北,又东北过信都县西。
扶柳县故城在信都城西,衡水迳其西。县有扶泽,泽中多柳,故曰扶柳也。
衡水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地理志》,信都有昌城县。汉武帝以封城阳顷王子刘差为侯国。阚骃曰:昌城本名阜城矣。应劭曰:堂阳县北三十里,有昌城,故县也。世祖之下堂阳,昌城人刘植率宗亲子弟,据邑以奉世祖是也。
扶柳县故城,战国中山国邑,后属赵。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扶柳城。其地有扶泽,泽中多柳,故名。《战国策·赵策四》:“赵攻中山,取扶柳”,即此。汉初为侯国[①]。
昌城县故城,按《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昌城县”是汉“昌成县”之讹。并给出了汉“昌成县”故城大致的方位:治所在今河北冀州市西北五十里[②]。此外《冀县志》认为汉“昌成县”故城在今冀县阎家寨公社南顾城村;但当地史志学者据史书所载和实地考察,认为昌成县遗址应在今深县北土路口公社孤城村。“孤”为“故”的谐音[③]。而”按上述注文,衡水先是迳“扶柳县故城”之西,然后才“又北,迳昌城县故城西”,故此按注文作方位校验,显然汉昌成县位于深县孤城村之说是相对正确的。
又迳西梁县故城东。《地理风俗记》曰:扶柳县西北五十里,有西梁城,故县也。世以为五梁城,盖字状致谬耳。
西梁县故城,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南三十里大车城。东汉废[④]。
衡漳又东北,迳桃县故城北,汉高祖十二年,封刘襄为侯国,王莽改之曰桓分也。合斯洨故渎。斯洨首受大白渠,大白渠首受绵蔓水。绵蔓水上承桃水,水出乐平郡之上艾县,东流,世谓之曰桃水。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
桃县故城,西汉置,属信都国。治所在今河北深州市西南前磨头镇。东汉废[⑤]。
斯洨水,古水名。由今河北石家庄市东流,经栾城县北、辛集市南,东流入故漳河。《汉书·地理志》真定国绵曼县:“斯洨水首受太白渠,东至入河(漳河)”[⑥]
大白渠,古水名。在今河北平山、鹿泉、石家庄市一带。其下游即斯洨水。《汉书·地理志》蒲吾县:“大白渠首受绵曼水,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⑦]
绵蔓水,一名太平河,一名洮水,今名桃河。发源寿阳县东,东流阳泉市,至平定县娘子关与温河汇合后称绵河,东流出省入冶河。省内长97公里。《汉书·地理志》上艾:“绵蔓水,东至蒲吾入虖池水”。[⑧].
上艾县,西汉置,属太原郡。治所在今山西平定县南二十里新城村。东汉属常山国。三国魏属乐平郡。西晋属乐平国。北魏属乐平郡,太平真君九年()废,孝昌六年()复置。后改石艾县。[⑨]
靖阳亭,按注文“东迳靖阳亭南,故关城也”,则靖阳亭应即“故关城”。故关亦作固关。《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即今山西平定县东九十里旧关,为古井陉口。[⑩]另据山西文物局相关资料:娘子关镇旧关村内的旧关遗址(汉、明)位于新关河北岸台地上。面积约2.8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汉代的泥质灰陶折沿盆及外饰绳纹内饰布纹的板瓦和筒瓦:明代的白釉瓷碗和酱釉瓷罐等残片[11]。
旧关村里石刻成了砌墙石(图片摘自网络)
又北流,迳井陉关下,注泽发水,水出董卓垒东,乱流东北,迳常山蒲吾县西,而桃水出焉。
井陉关,亦名土门关。在今河北井陉县北井陉山上。为太行八陉之一,历代为兵家攻防要地。《吕氏春秋·有始览》以此为天下九塞之一。[12]
泽发水,一名毕发水,一名阜浆水,一名妒女泉,一名飞泉,一名水帘洞,今名娘子关泉。水流与绵河汇合后入河北省为冶河。其娘子关瀑布极为壮观,系旅游胜地。[13]
娘子关瀑布(图片摘自网络)
董卓垒,在娘子关城西10公里的董寨村,东汉时并州牧董卓曾驻兵于此,故名。董卓垒位于太行山要冲,进可由太行直下冀中平原,扼控燕赵,退可依托河东大地,据险防守,历史上称其车不能行,骑不能并,一卒当道,万军莫入,现董寨村仍保留古时边寨、军垒遗风,民间尚武,每年正月十六日有跑马、社火之俗[14]。
泽发水又北入滹沱桃水,南迳蒲吾县故城西,又东南流,迳桑中县故城北,世谓之石勒城,盖赵氏增城之,故擅其目。俗又谓之高功城也,《地理志》曰:侯国也,桃水又东南流,迳绵蔓县故城北,王莽之绵延也。世祖建武二年,封郭况为侯国。自下通谓之绵蔓水。
蒲吾县故城,西汉时置县,取春秋晋国蒲邑,战国赵之番吾二名字首而命名。治所在今平山县蒲吾原村址(原址已被黄壁庄水库淹没,今址为迁移后的新址)一带。蒲吾县属常山郡,其县辖地大致为今平山县及获鹿县北部与灵寿县西部的一些区域,历经东汉四百年无变更,至魏废,晋又复置蒲吾县[15]。
桑中县故城,西汉置县,治所在今下山县马山东南部与获鹿县交界地带,汉时隶属常山郡。西汉宣帝地节二年(公元前68年)封赵顷王之子广汉据此为侯国,后汉县废[16]。
绵蔓县故城,西汉初置县,在今获鹿县北部和西北部地区。汉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儿3午),设真定国,辖有四县,绵蔓县为其一。撤真定国后属常山郡辖。东汉光武帝建武十三年(公元3了年)撤销该县,其辖域分别并入井陉、石邑和真定[17]。
绵蔓水又东流,迳乐阳县故城西,右合井陉山水。水出井陉山,世谓之鹿泉水。东北流,屈迳陈馀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在楚、汉,韩信东入,馀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众西战,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其水又屈迳其垒南,又南迳城西,东注绵蔓水,绵蔓水又屈从城南,俗名曰临清城,非也。《地理志》曰侯国矣。王莽更之曰畅苗者也。《东观汉记》曰:光武使邓禹发房子。兵二千人,以铫期为偏将军,别攻真定、宋子馀贼,拔乐阳、藁城、肥垒者也。
乐阳县故城,在获鹿东北[18],具体不详。
井陉山,古山名。又称陉山。“四面高,中央下,如井,故名井陉”(《元和郡县志》)。即今河北省井陉县北井陉山。[19]
井陉山水,又名鹿泉水。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20]。
陈馀垒,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21]。
图片摘自网络
绵蔓水又东迳乌子堰,枝津出焉。又东谓之大白渠。《地理志》所谓首受绵蔓水者也。白渠水又东南迳关县故城北,《地理志》常山之属县也。又东为成郎河,水上有大梁,谓之成郎桥。又东迳耿乡南,世祖封前将军耿纯为侯国,世谓之宜安城。又东迳宋子县故城北,又谓之宋子河。汉高帝八年,封许瘛为侯国,王莽更名宜子。昔高渐离击筑佣工,自此入秦。又东迳敬武县故城北。按《地理志》,钜鹿之属县也。汉元帝封女敬武公主为汤沐邑。阚骃《十三州记》曰:杨氏县北四十里,有敬武亭,故县也。今其城,实中、小邑耳,故俗名之曰敬武垒,即古邑也。
关县故城,西汉初始置县,治所在今栾城县北十里铺一带。据《栾城县志》记载汉高帝于栾氏旧封地始置关县,属常山郡,故城在今县治北十里铺[22]。
白渠水又东,谓之斯洨水,《地理志》曰:大白渠东南至下曲阳入斯洨者也。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东南流,谓之百尺沟。又东南,迳和城北,世谓之初邱城,非也。汉高帝十一年,封郎中公孙耳为侯国。又东南迳贳城西,汉高帝六年,封吕博为侯国。
百尺沟,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23]。
和城,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北[24]。曹锦炎《古玺通论》中认为战国时燕国和阳驿传机构使用的古玺印----可能与和城相关。
百尺沟东南散流,迳历乡东,而南入泜湖,东注衡水也。斯洨水自枝津,东迳贳城北,又东,积而为陂,谓之阳縻渊。渊水在左纳白渠枝水,俗谓之祗水。水承白渠于藁城县之乌子堰,又东迳肥累县之故城南,又东迳陈台南。台甚宽广,今上阳台屯居之。
历乡(侯国),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宁晋县东南二十五里历城。东汉废[26]。
泜湖,又名宁晋泊,约今宁晋县东南一带。按《宁晋县志》:“南泊即任县、巨鹿、隆平,北泊即宁晋城东一带。”故名宁晋泊。《水经注》作“泜湖”。古时“浩淼无际”,初与任县南泊相连为一体,通称大陆泽[27]。年在今巨鹿地下七米处发现了宋代巨鹿古城[28]。由此可推知,大陆泽中淤积的厚度当不会小于这个数字。随着湖盆的淤浅,积水自然向北部相对低洼处捧泄,顺着葫芦河(今滏阳河)推移至今宁晋县东南《水经注》所载的泜湖地区。泜湖因滹沱河决流的淤灌消失较早,大约在唐宋时已成为浅平的洼地[29]。
商同华先生摄。宁晋境内老漳河风光。
阳縻渊,与当时著名的农田水利工程大白渠有关。据汪家伦、张芳等在《中国农田水利史》一书中称:大白渠始建期不详,其水源取自绵曼水(即今滹沱河);大白渠工程是在蒲吾绵蔓水上筑乌子堰,分水为二,东即大白渠,简称白渠。其渠流经放关县(令河北栾城县北)北,宜安城(今河北藁城县西南)南,宋子县(令河北赵县东北)北,敬武县(今河北赵县东北)北,以下名斯洨水。斯洨水又分为二支,东南流者名百尺沟,注入衡水,东流者称为阳縻渊。白渠另一分支从藁城乌子堰,东迳肥累县故城(今河北藁城县西南)南,下曲阳城北,至贳县(今河北束鹿县西南)入斯洨水[30]。
祗水,王成组认为:如果这条祗水就是滏阳河支流的祗水,可能当时滏阳河直接入于漳水,而不是入于滹沱……漳水篇中提到滹沱注入而没有连带说明它的来源,足以证明上文指出过的郦氏原书一定另有滹沱的长篇……注入漳水的所谓滹沱只是一个小分支,而滹沱的正流依然在漳水之北向东北流[31]。
藁城县故城,西汉置,河北文物局推测认为藁城县故城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岗上镇故城村东。(备注:故城遗址位于岗上镇故城村东50米·商、汉·县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滹沱河南岸的台地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l米。采集遗物有商代央砂和泥质灰陶绳纹鬲、罐、盆、豆等;汉代灰陶板瓦、筒瓦、瓦当和罐、盆等残片。据《汉书》载,汉置藁城县,该遗址或许与藁城故城有关[32]。)
藁城县之乌子堰,约今石家庄市三教至栾城县赵卜口一带的低洼地[33]。
肥累(纍)县故城,本春秋肥子国。西汉置县,属真定国。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城子村一带。[35]
全祖望等学者疑此句注文“今上……阳台屯居之”有脱文[36]。
陈台,具体不详。
上阳台,疑与肥累(纍)县故城附近的阳台遗址(河北藁城市阳台村东)有关[37]。(备注:阳台遗址位于藁城市木连城乡阳台村东·商、汉·县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平方米。文化层厚l一3米。采集遗物有商代夹砂和泥质灰陶绳纹鬲、罐、盆等残片以及骨镞等。另外还有汉代灰陶罐、盆、板瓦等残片和铜带钩等[38]。)
又东迳新丰城北,按《地理志》云:钜鹿有新市县,侯国也。王莽更之曰乐市,而无新丰之目,所未详矣。
新丰城,具体不详;但新市县故城(治所在今河北正定县东北新城铺[39])距藁城县故城、肥累(纍)县故城、阳台遗址等均较远,无法满足上述注文“又东迳肥累县之故城南,又东迳陈台南……今上阳台屯居之…又东迳新丰城北”的方位校验。故此可知新丰城绝非新市县故城。
其水又东迳昔阳城南,世谓之曰直阳城,非也,本鼓聚矣。《春秋左传.昭公十五年》,晋荀吴帅师伐鲜虞,围鼓,三月,鼓人请降。穆子曰:犹有食色,不许。军吏曰:获城而弗取,勤民而顿兵,何以事君?穆子曰:获一邑而教民怠,将焉用邑也。贾怠无卒,弃旧不祥。鼓人能事其君,我亦能事吾君。率义不爽,好恶不愆,城可获也。有死义而无二心,不亦可乎?鼓人告食竭力尽而后取之。克鼓而返,不戮一人,以鼓子鸢鞮归,既献而返之。鼓子又叛,荀吴略东阳,使师伪籴,负甲息于门外,袭而灭之,以鼓子鸢鞮归,使涉佗守之者也。《十三州志》曰:今其城昔阳亭是矣。京相璠曰:白狄之别也。下曲阳有鼓聚,故鼓子国也。
昔阳城(鼓聚),今河北文物局认为可能在今河北晋州市鼓城村。(备注:鼓城遗址位于晋州市城关镇鼓城村·东周;城垣建筑巳不存,形制不详。采集遗物有灰陶板瓦、瓮、罐等残片。据史载,春秋时白狄建鼓国,后为晋国所灭。该城址可能与鼓国故城有关[40]。)
白渠枝水又东迳曲阳城北,又迳安乡县故城南,《地理志》曰:侯国也。
又东迳贳县,入斯洨水。斯洨水又东,迳西梁城南,又东北,迳乐信县故城南。《地理志》钜鹿属县,侯国也。又东入衡水。衡水又北为袁谭渡,盖谭自邺往还所由,故济得厥名。
曲阳城,河北晋州市西[41]。
安乡县故城,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晋州市东南。东汉废[42]。
贳县故城,西汉置,属巨鹿郡。《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认为贳县故城与西梁侯国城治所均在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大车城[43]。但按上述注文“又东迳贳县,入斯洨水。斯洨水又东,迳西梁城南”则贳县故城与西梁城(西梁侯国)很明显是两处不同的地望。此外按《康熙束鹿县志》“古迹”篇:西梁城:“在县治西南,汉县,属信都国,即今车城村,故址犹存。土人言,每当夕阳时,恍惚现有城影,如海市蜃楼云。”贳县故城当地认为在今南智丘村北3.48公里再平行向西16.91公里处。[44](备注此说估计是参考了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故贳县故城究竟何处,迄今未明)。
乐信县故城,冀县(今冀州区)安兴村一带[45]。
袁谭渡,具体不详。
[①]《中国历史大辞典·上卷》
[②]《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③]衡水地区地名办公室编,衡水地名志,河北省地名办公室,.1,第页
[④]《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⑤]《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⑥]《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⑦]《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⑧]《山西历史地名词典》
[⑨]《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⑩]《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11]《山西文物地图集》(中),中国地图出版社,年12月,第页
[1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13]《山西历史地名词典》
[14]帅政,张考生主编.走进娘子关[M].
[15]河北省地名志石家庄地区分册,河北省地名办公室,年11月,第页
[16]河北省地名志石家庄地区分册,河北省地名办公室,年11月,第页
[17]河北省地名志石家庄地区分册,河北省地名办公室,年11月,第页
[18]河北栾城县志第14-16卷,,年04月,第页
[19]《中国古今地名大词典·上》
[20]《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1]《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2]石家庄地区地名志[M].
[2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4]《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5]曹锦炎著,古玺通论,上海书画出版社,.03,第页
[26]《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27]朱道清编纂,中国水系大辞典修订本第2版,青岛出版社,.01,第页
[28]梁启超:《中国史研究法》第四章
[29]孟繁清主编邢铁王文涛著,中国古代环渤海地区与其他经济区比较研究(上册),河北人民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68页
[30]汪家伦张芳编著.中国农田水利史[M].
[31]王成组著,中国地理学史先秦至明代,商务印书馆,.07,第页
[32]《河北省文物地图集》(中),文物出版社,年,第87页
[33]石家庄地区水利志编审委员会编,石家庄地区水利志,河北人民出版社,年02月第1版,第页
[34]《海河志》编纂委员会编,海河志大事记,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年12月第1版,第7页
[35]石家庄地区地名志,石家庄地区行政公署地名办公室,年07月第1版,第页
[36]《水经注疏》,第页
[37]《河北省文物地图集》(中),文物出版社,年,第87页
[38]《河北省文物地图集》(中),文物出版社,年,第87页
[39]《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40]《河北省文物地图集》(中),文物出版社,年,第89页
[41]《河北省文物地图集》(中),文物出版社,年,第89页
[42]《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
[43]《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下8画以上》
[44]辛集市历史大事记,来源:长城网-03-:05:19
[45]河北省冀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冀县志,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3,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