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历史上唯一由官方正式任命的女将军将是
2025/5/2 来源:不详在中国五千年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英雄豪杰和仁人志士,其中不乏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女将军,例如商朝的妇好、东汉的平阳公主、隋朝的花木兰、南北朝的冼夫人、宋朝的佘太君、穆桂英等等。但是,这些女英雄或没有获得五官封号,或正史没有记载,或仅仅出现在文艺作品及民间传说中,我国历史上唯一由官方正式任命的女武将只有明朝晚清的女英雄秦良玉。年(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二、三月间的萨尔浒大战成为明亡清兴的转折点。此役明军惨败,东北告急,驻辽明军几乎是闻警即逃。于是明廷便在全国范围内急征精兵,驰援辽东。接到调令的秦良玉立刻厉兵秣马,率先挥师北上,由四川一路赶至关外与清兵交战。在沈阳之役中,秦家军一战成名,秦良玉兄秦邦屏、弟秦民屏亲冒矢石,率数千名兵上渡过大凌河,杀退金兵,斩首数千。由于后金军以优势兵力包围秦家军先锋部队,秦邦屏战死沙场,而秦民屏也不敌败退。出师不利并没有动摇秦良玉抵御外侮的决心,她又亲自率领三千精兵出山海关御敌,遏制了后金军的器张气焰。秦良玉的忠勇让明廷颇为重视,先后赐爵封赏官拜二品,而为国献身的秦邦屏也享受立庙祭祀的殊荣。不久,秦良玉率军回蜀,剿灭土司奢崇明等人叛乱,解成都之围,并乘胜收复重庆。因功升都督佥事、充总兵官。明崇祯三年(公元年),后金军10万余人绕道内蒙古,从喜峰口突入长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城外,明王朝的心脏面临着沦陷的危机。秦良玉得到消息,立刻起兵星夜赶赴北京勤王护驾。彼时赶赴北京的各路官军有20余万,但畏于后金的强大战斗力、纷纷推三阻四,互相观望,竟没有一人愿出战迎敌。秦良玉见此状况,亲率秦家军从宣武门出城迎战清军。年已55岁的秦良玉手持白蜡杆,身先士卒,一马当先,冲入敌营,白杆兵见主帅如此英勇,土气高涨,纷纷以一当十。后金军没有见过这般阵势,自然乱了阵脚,死伤甚众。在老将孙承宗的配合下,明军大胜。后金军一溃千里,最终放弃深州、永平、迁安、遵化四城,撤回关外。明王朝暂时度过了危机。立下不世奇功的秦良玉受到了崇祯帝的接见,受封良多。崇祯帝甚至罕见地一连赋诗四首表彰秦良玉:学就西川八阵图,鸳鸯袖里握兵符。由来巾帼甘心受,何必将军是丈夫。这是崇祯皇帝赋诗其中一首诗。对于一生都困于内忧外患中的崇祯帝来说,这的确是不得了的举动,秦良玉戎马生涯至此也达到了巅峰。然而,大明王朝也许真是气数已尽,在苦苦抵挡后金军的同时,农民起义的风暴又席卷了中原大她。张献忠、罗汝才等人由陕入川烧杀抢掠,秦良玉为保一方平安,只好放弃了北上与后金军作战的打算,与农民起义军在川东一带作战,杀敌甚众,甚至生擒了罗汝才的副将,缴获敌军粮草辎重无数。张献忠摄于秦良玉和“白杆兵”的威名,久久不敢入川。崇祯十三年(年),在明军统帅邵捷春的错误指挥下,秦良玉被迫引兵驻扎重庆,与明将张令遥相呼应。邵捷春自以为成犄角之势可以抵御敌兵进攻,但却放弃高地,无疑是自失地利。正如她对绵州知州陆逊之所言:部公不知兵,其移我部兵自近,而派张令守黄泥洼一带,甚失地利。贼军盘踞归、巫众山之巅,俯瞰吾军营垒。倘若他们自上而下,乘势使气攻击官军,张令部必败。张令一败,次必及我部军。我部军一败,谁又能救重庆之急?(《明史·秦良玉传》)。在陆逊之的苦苦劝谏下,邵捷春才同意变更驻防。可惜为时已晚,一如秦良玉之言,张献忠军早已居高临下向明军发起进攻。士气低迷的明军大败,号称神弩将的张令也壮烈战死。兵败如山倒,秦良玉所部也不能幸免,主力三万“白杆兵”全军覆没,秦良玉只身逃回重庆。从此一藏不振。崇祯十七年(年),崇祯皇帝在煤山自杀身亡,大明王朝覆灭。秦良玉闻此噩耗,为崇祯帝服重孝,悲哀至极。年近七十的秦良玉为了保全蜀地一方平安,又重新披挂上阵,增援隘口,抵御张献忠的进攻。可惜四川巡抚陈士奇庸懦无能,节节败退。不久,张献忠攻占成都,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居然做起皇帝来。整个川贵地区几乎都被张献忠所控制,只有遵义、黎州和秦良玉所镇守的石柱地区誓死不从,进行了坚决的抵抗。秦良玉曾经说:“吾兄弟二人以死告王事,吾以一孱妇蒙国恩二十年,今不幸至此地步,怎能以残余之年以事逆贼!石柱一地有敢从贼者,族诛之!”秦良玉为了明廷奋战终身,她的独生子马祥麟也在襄阳保卫战中以身殉国。她的忠义也深深被明王朝铭记,南明永历二年(年),永历皇帝在云贵桂诸省颠沛流离时,还不忘派专人加封秦良玉太子太傅,授“四川招讨使”。此时的秦良玉早已卧病在床,不复当年之勇,但仍然挣扎着病体叩谢皇恩,并发誓道:“老妇人朽骨余生,实先皇帝恩赐,定当负弩前驱,以报皇恩!”然而,天不顺遂人意,仅仅几日之后,风烛残年的秦良玉就驾鹤西去,空留一腔遗恨在人间。如同历朝历代一样,一个腐败透顶的王朝靠一个人的力量,永远也挽救不了大厦将倾的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