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运用地理知识正确理解可怜九月初三夜,
2022/12/11 来源:不详白居易(唐)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我们看看当前权威版本对“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首先看《诗宋词元曲鉴赏》第2卷面。“……第3句点明了时间是深秋之夜。在这一句里,诗人禁不住抒发了自己由衷的感受,多么可爱的深秋之夜阿。这句关键词是“可怜”与“夜”,但为什么这夜色如此可爱呢?作者没有说明,第四句对此作了回答。这是因为天上那一弯新月,有如一把弓,而地上的草挂满了有如珍珠般的露珠,这里以弯月的精致和露珠的晶莹来形象地说明此夜的可爱,我们在此可以体会到诗人已经完全浸到如诗如画的景致之中去了。”
在看《唐宋诗鉴赏全典》第页:……不觉中,已是“新月初升”,诗人不觉微微低吟,九月初三夜,没有了落日余晖,新月的朦胧同样令人陶醉。看,清冷的露珠洒在草丛中,宛如一颗颗透亮瑞洁的珍珠,泛出动人的光泽!而此时天空的那一弯新月,多么像一张精致的弓……可爱的落日,可爱的新月,可爱的江水,可爱的露珠,共同构成了可爱、和谐、静谧的意境。
还有语文课文的解释:后两句写新月初升的夜景。诗人流连忘返,直到初月升起,凉露下降的时候,眼前呈现出一片更为美好的境界。诗人俯身一看,江边的草地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这绿草上的滴滴清露,很像是镶嵌在上面的粒粒珍珠。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的光泽,创造出夜色清幽、和谐宁静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其它版本,不足一一道说……
但是,要精准把握古诗,走进诗人的心里,除了仔细分析各版本的解释外,还是运用地理知识认真观察初三月亮在天上的位置和具体时间。
二、看月像图,正确理解新月与蛾眉月的概念
·初一到三十的月亮各叫什么月如初一叫新月,十五叫满月,其他的呢?...
·最佳答案:初一叫朔初二在天上见不到月亮,就叫新月。初三初四到初六叫娥眉月,即上弓月;二十七、八也叫蛾眉月,即下弓月。初七初八叫上弦月初九到十四叫盈凸月十五叫满月(望)。
·新月就是地球、月球、太阳三点一线月球在中间,背太阳光的一面对着地球,而且是,月亮与太阳同时东升,同时西坠。所以,地球上的人类是看不见新月的。其新月亮歌谣:太阳升,我也升,我与太阳一起升,我与太阳一起坠,人们看不到我是谁……也就是说人们在地球上是不肯能看到新月的。
·而初三的蛾眉月即上弓月是太阳东升大约一个小时,上弓月东升;同样太阳落山一个小时后,上弓月落山。人们薄暮时见挂在西边天的天边边,暗红暗红的约个把小时就西沉了。
·
初三弓月三、看月相图,释疑“九月初三夜,弓月与珍珠”
我将观察的结果与百度内容对照得到:九月初三的弓月图与珍珠图很难同时存在。
因为九月初三,大约19时,太阳落山,月亮出现在西边15度左右天空的边边上,下一只香蕉样子,泛着火兜兜一样微弱的红红的橘光。大地是黑黝黝的,对面难看清人,脚下看不清路。晚上19时五十五左右,弓月在西天就落下帷幕。而那时的长江、浙江流域较湿润,晚上八点有露水,但此时露水也还没有像珍珠那样丰满圆润,大地漆黑。所以九月初三夜的弓月图在在西天出现一个把小时的时光里,露珠还没有最完美的形成。
弓月图出现之后又消失了,长夜里才渐渐形成露珠图,而这时的西天已经没有弓月。时间的推移,说明诗人长时间的观察大自然,细心观察在露水慢慢长大成珠的发展过程。那么,薄暮时分的风光其弯月如弓的弓月图:这时有露水在渐渐变大,是成颗颗珍珠的进行时;20点左右弓月图消失之后,露水成露珠才有可能变成完成时。其诗曰:有人见到初三月(全过程)/也有见日铺江面/露似真珠月似弓/照理没有同时现。
那么,三幅图是有先后顺序的:残阳铺水图——薄暮弓月图——夜里真珠图
那翻译应该是“薄暮时分月光其弯月如弓;到夜里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这是以往的书上都没有说清楚的地方,我们用地理知识就是为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
四、“露似珍珠”,诗人暗示了自己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说明最美的露珠是在夜里。运用地理知识和时代背景,我们就可以知道:诗人从“暮”到“夜”的十个小时、五个时辰是在看亦或是在想,为什么诗人夜里不睡觉呢?
薄暮去弓月,夜里诞珍珠。诗人为什么晚上不睡觉,用“露似珍珠”来暗示诗人自己怎样的心路历程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先让我们看看此诗的写作背景:
唐长庆二年()。诗人怀着对国家效力,匡时济世,成就一番事业的宏愿,上报君恩,下酬夙愿。《中华名人传记》第二传第页:长庆一年(年)12月,进讨王庭凑的兵马,仍没有什么进展。白居易审时度势,提出一个完整的作战计划。他主张魏博、择路、易定、沧州四道兵马退守本界,然后抽调精兵交由李光颜统率,把指挥权交给李光颜,令其从东面进讨;令度临境招谕,以动其心,这样就可以收复弓高,进而解深州之围。关心国家战事的白居易在长庆二年大年初五递交《论行营状》。大年也没有休息,为皇帝出谋划策,其结果:中肯的建议被唐穆宗束之高阁、置之不理。紧接着二月诗人又上《论请不用奸臣表》揭露好友宰相元稹:“臣素与元稹至交,不欲发明。伏以大臣沈屈,不利国家,方断往日之交,以存国章之政治。”而元稹当年有“有节秋竹竿”的伟丈夫、自己的知己、诗友,竟变成了庸碌势利小人变节勾结宦官魏宏简等人残害忠良的事实。另他心情十分烦闷。加上当时的穆宗皇帝整日游猎,荒废朝政,不听劝谏。当时的宰相王播、萧俛等人龌龊卑污,没有远谋大计,一味主张消兵。对藩镇处理失当,结果使河北局面大乱,成德节度使田宏正被部将所杀,田布被迫自杀,河北又成了安史之乱以来的半独立状态。诗人深知政局颓势已成,大厦将倾,独木难支,无力回天,留在都城反易罹祸。他便力求跳出这恶浊的政治漩涡。这年七月白居易最终跳出长安政治漩涡。由中书舍人出任杭州刺史,经襄阳、汉口,于十月一日抵抗,此诗当作于赴杭的江行途中写的。诗人路上还写了《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次蓝溪作》,不难看出诗人内心的隐痛与惆怅……诗人举重若轻,以乐写愁、以悲写欢,带着轻松的笔调写出自己难眠的“可怜”之夜的美景。因为当时党争激烈、宦官擅权,朝中混乱昏暗。他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些事实背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暮江吟》全诗,与同时期的诗人李商隐“巴山夜雨涨秋池”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长夜不眠、以苦写乐、以悲写欢,乐观旷达的精神溢于言表。诗人夜里无眠;可怜九月初三夜,露水成珠慢慢圆。白居易看弓月、看露水,心忧天下,难以成眠。
所以后两句的翻译应为:九月初三,十九、二十时即薄暮十分时的月亮如一把美丽的弯弓,夜里的露珠如珍珠般圆润晶莹………露珠最美的经典画面是黎明时分。
如何运用地理知识,更好地解读《暮江吟》,这也许能让我们养成细心观察自己身边事物的良好习惯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暮江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参考文献:
[1]《中华名人传记》编委会主——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2
[2]《中华名人传记》第二传第页
[2]《中学地理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