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我可爱的家乡

2023/9/30 来源:不详

广东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714039312760066717&wfr=spider&for=pc

我小时候,我们那一带的村庄,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农田基本建设。

先是平整耕地。

很多地块,原来分布着很多羊肠小道,道两侧荆棘杂草丛生,地势也坑洼不平,高低起伏,虽然落差不大,但是,不利于耕种。

在有关部门统一组织安排下,人们利用农闲的,以及其他农时的间隙,用各种普通农具,平整土地。

包括:用铁锹把田间的每一条小路刨松,成为农田的一部分;把一些荆棘杂草遍布的土丘清理干净;用土筐或小推车,把地里高处的泥土,“倒”到低洼处,从而耕地整体变得非常平坦,利于耕种、浇水、收获。

当时我正处于学前,也和大人们一起参加,用簸箕把大人们掘的土,端到低洼处,来使整个地块平整。

平整耕地的劳动整体完成后,就开始了挖河。

大人们说,规划的是,南北每间隔米,挖一条东西走向的人工渠(俗称河)。东西每间隔三百米,修(留)一条比较宽阔硬实的土路,以便于人们通行和农业生产运输通行。

在河两岸,以及土路两侧,分别种上杨柳树,既美观,又防风固沙,又能生产一些木材,树叶可用于肥田或者作为生活燃料。

这,是一项规模比较大的、重体力劳动。

所以,我们村,以及我姥姥她们村(西陈家庄)等,就有来自本村、邻村,以及深县(今衡水市的深州市)、冀县(今衡水市的冀州区)的乡亲们被调度,加入进来。

因为是重体力劳动,所以,参加挖河的,都是壮劳力,待遇也比较好。

就像在我们村挖河的,根据生产队安排,由我父亲负责为他们做饭、送饭,我也跟着搞服务,每顿每人一个一斤重的长条馒头,一大勺子小米粥,老咸菜管够。吃不完,就留给家里人。估计还有记工分方面的优待。

因为很多人是从外县来的,所以,村里也为他们安排住宿。

就像我在回忆我姥爷的文章中提到的,我姥爷心地善良,多次自发地在家里烧开水,拎着暖水壶,带着我(我学前时,在姥姥家住的时间很长),去看望在他们村挖河、住宿的外地人(他们集体住在一个空房子里,席地铺了玉米秸,玉米秸上铺褥子,类似大通铺,他们就睡在上面),给他们送开水,并且为他们“热干粮”(就是把上顿吃剩下的馒头,用灶火里的火烤热,或在大锅里用笼屉加热。这些年轻人很挂念家里的亲人们,会托换班时回老家的乡亲,把整个的舍不得吃的馒头带给家里人吃),和他们聊天,问他们都是哪里的,等等,好多位因劳累或感冒病倒的年轻人感动得落泪。

过了较长的一段时间,这些凝聚着众多人们辛劳的地块,焕然一新,都成为方方正正的优质高产农田,挖的河,成为浇地的重要渠道。

夏季,河里溢满了无论是从机井中,还是从天然降雨中,还是从水库中来的水,成为人们游泳嬉戏的好去处。

河两岸的小杨树、小柳树,茁壮成长,非常整齐,绿油油的,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尤其是和风吹来,杨树柳树产生的微风,伴着鼓涨的河水的湿润,沁人心脾,大家都尽情地在河边树下乘凉、解乏、呼吸,之后,愉快地、精力充沛地投入劳动。

南北走向的、间隔米的一条条田间路两侧的杨树柳树,也同样茁壮、美观。

尤其到了冬季农闲,我们村为主的各个村的乡亲们(妇女由我母亲带头,孩子们由我带头),每天天不亮,就都早早起来,相互呼唤着、感染带动着,到村北的、村南的田间路上、河两岸上,跑步、快步走(一整圈下来,周长是米,通常跑四五圈以上)。既强身健体,又增强抗御寒冷的能力。

那段时间(尤其是我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村里的老人青年少年,普遍地身体健康,精力充沛,很少有人得病。

我的很多小伙伴,也在深秋和冬季,到河沟里、河岸边,用耙子去搂落地干枯的树叶,喂兔子喂羊,当做饭的燃料。

所以,挖河的意义,以及所起到的作用,真是超值。

现在,老家一带的很多河、路,依然如当初地存在,有的作用下降、渐趋荒废,有的,则得到了更好保护和利用,被人们抹成了水泥的河堤、河底。

今天,农业的机械化、现代化持续推进,把人们日益充分地从各种繁重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这是非常了不起的社会进步、科技进步。充分说明党的三农政策越来越惠农业、惠民生。

随着年龄增长,我会时不时地,回忆起当年这些历程。

忆苦而思甜,满满的,都是亲切的记忆,从中,也更珍惜和欣喜于一直以来国家发展进步的美好。

作者:高建雨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60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