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深州人吃灯盏儿祭灯的习俗
2023/5/21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
在深州,深州人自古就有正月十五吃灯盏儿“祭灯”祈福的习俗,是元宵节期间最精彩的传统节目。
做好的灯盏儿早年间,过了腊月二十,家庭主妇们就开始准备做灯盏的原料了。乡亲们之间互通有无,捧着木制的升子在左邻右舍间串门,用自家的黄米换别人的黏高粱。等过了年,一般是在初十以后,主妇们就忙开了,把黏米在清水里淘几遍,洗掉沾在米粒上的糠皮,撇去浮在水面上的秕子,最后捞在一个大盆或者箅子里,慢慢控净水分。第二天,米粒滋润了,就拿到碾子上磨成面,回来晾在笸箩里。
蒸出锅的粘面儿到了十五,吃过晌午的肉菜,就把黏面和成面团,像蒸饼子一样在大锅里蒸熟,揭锅后稍稍晾一会儿,能下手了,就赶紧趁着热乎劲往里面揉白糖和面粉。加白糖是为了调味,而掺面粉一方面是为了使熟面团不再粘手,方便干活,另一方面黏面和面粉揉在一起,做出来的灯盏会有一丝自然的甜味。
搓成的半成品把面团揉得均匀光滑后,搓成直径五厘米左右的粗条,握在左手里,揪一根做针线活的白棉线,一头叼在嘴里,一头牵在右手上,在粗面条上缠绕一圈,稍稍用力一拉,一个薄薄的圆饼就切下来了,粘上一层干面粉,摆在盖帘上,这叫拉灯儿。有的小孩子守在大人身边凑热闹,自以为掌握了其中的要领,也要试着拉几下,可不是把灯盏拉歪了,就是把线绳扯断。拉完后,拿出早已备下的麦秸莛儿,剪成二十厘米左右的长度,把棉籽纸剪散,缠在麦秸莛儿上,在食用油里蘸一下,分别插在每一个灯盏上,就成了灯芯。
用棉线制作灯盏儿麦秸莛儿做的灯芯晚饭后,点燃灯盏,主妇们端着它们,先在灶王爷爷灶王奶奶面前祭一祭,然后在灶台上放放、在水瓮上放放,再端到院子里去,鸡窝上、猪圈旁都要走一遭。更有意思的是在小孩子们身上祭灯。大人们端着一盖帘点着了的灯盏,放在小孩子的头顶上,口中念念有词,大意是,祭祭灯长得高,祭祭灯不得病。手疼时放在手上一盏,脚疼时放在脚上一盏,这些都有说法,灵不灵的不重要,反正这里面饱含着大人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灯芯快要烧完时,主妇们把它们一一拔下来,包在一张纸里,一边念叨着一边往外走,扔在大街上,然后一脸轻松笑眯眯地回来,仿佛把新一年的好运带回家来,降临到每一个家庭成员身上,而所有的不如意都被关在了门外。祭灯儿活动饱含着美好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做好的灯盏儿祭灯仪式结束后,把灯盏在油锅里煎一煎,香甜软糯,是应景的美食。一下吃不完的灯盏,放进瓷盆里,蒙上抹布盖上盖帘防止干裂,每顿饭煎几个慢慢吃,越后面的越甜,这大概是两种面掺在一起慢慢发生反应产生糖分了吧。黄米面的灯盏不好消化,不能多吃,不能吃凉,所以很多人还是情愿吃黏高粱和米谷的,可以敞开肚皮随便吃。
煎好的灯盏儿和点灯盏儿后来有了江米,种黏高粱和黄米的越来越少,人们做的灯盏大多就是江米面的了,用水捞过的江米,送到磨坊里磨成细粉,晾干了收起来。等过完十五,孩子们又嘴馋了,不管什么时候,大人们还会做着吃,只是不再插灯芯祭灯儿了。现在有了直接卖江米面的,就更省事了,什么时候想吃了就买两斤,不过拉灯儿的目的变成了单纯的吃灯盏。(文章来源:郭旭钦祭灯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