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福州广州兰州等等,这些带州

2023/3/9 来源:不详

北京皮炎医院治疗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0/8833163.html

在我国有很多带州字的地名,有郑州、福州、广州、杭州、兰州等省会城市,也有柳州、德州、滨州、池州、漳州、泉州、株州、温州、抚州、永州、常州、湖州等地级市,也有青州、滦州、涿州、定州、深州、定州等县级市,甚至还有河北沧州市任丘市所辖的鄚州镇,如此众多、级别差异很大的地方,如果要是说在一开始它们起源于同一朝代、级别都是一样的,并且还和传说中的“九州”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

中国政区图(图源:中国地图出版社《实用中国地图集》)

最初的“州”只有九个

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等九州,另外在《尔雅》和《周礼·职方》中也有九州的记载,不过和《尚书·禹贡》里的有些微小的区别,《尔雅》里有幽州与营州,没有青州和梁州。《周礼》中有幽州与并州,没有徐州和梁州。

禹贡九州图

当然这些州名只是地理概念,在当时各地地名里并没出现“某州”这样的名字,并不像今天的某地甚至某县、某乡叫做某州这么具体,但是当时地理上的“州”字却是今天各地带“州”名字的共同起源。

西汉时有十三个州

周朝的封建制结束之后,取而代之的是秦朝郡县制,秦始皇初将天下分为三十六郡和京城周围的内史特别区,后来又经过征服等手段增加了南海三郡、闽中、庐江等,至秦朝结束时共四十六郡(另外四十八郡之说),有秦一朝没有能和“州”扯上关系。

到了西汉就不一样了,由于国祚比较长,在结束战乱之后,国家又有了休养生息政策,人口增长迅速,并且还有汉武帝这样热衷于开疆拓土的帝王,国家领土面积和人口数量都快速增长,郡的数量不断增加,从汉初的20个郡,到了汉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年)征服朝鲜之后,全国郡国总数已达个,比秦朝多出一倍还要多。

西汉十三州

对如此多的郡都由中央来管理显然是力不从心的,因此西汉朝廷推出了“刺史十三州”制度,即把全国以《尚书·禹贡》和《周礼·职方》中所记载的十一个州名为名,再加上朔方、交趾二郡的郡名,故称“刺史十三州”,它们是冀州刺史部、幽州刺史部、并州刺史部、兖州刺史部、)豫州刺史部、青州刺史部、徐州刺史部、荆州刺史部、扬州刺史部、凉州刺史部、益州刺史部、交趾刺史部、朔方刺史部。当然此时的刺史部还仅仅不定期地监察区域,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域,不过在这十三个刺史部里已经出现了大家比较熟悉的若干个州名。

东汉末把十三刺史州变成了具体的行政区域

东汉初期,基本上采取了和西汉相一致的州刺史制度,仍为十三刺史监察区,不是行政区域。但到了东汉后期,由于地方民间起义不断,朝廷也无力量去直接平定各地叛乱,只得把权力下放给刺史部。汉灵帝中平五年(年),朝廷开始派中央的高级官员九卿出任州牧,掌一州的军政大权,至此州由监察区已逐渐成为管辖郡一级的行政区域。

三国两晋南北朝“州”的数量急剧增长

三国时,州已经增多,比如荆、扬二州就有两个

三国两晋南北朝其实是三国魏、蜀、吴,西晋,南方东晋、北方十六国,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国家的统称,三国至隋朝的三百六十余年间,仅有三十余年大一统,其余时间均在分裂状态,共有三十余个大小王朝交替兴灭。正是因为这样的混乱动荡的形势,使“州”这样的行政区域迅速增长,到这一阶段结束时的北周末年,据《隋书·地理志》记载:“周大象二年,通计州二百一十一,郡五百八,县一千一百二十四。”州的数量比起东汉末的14个州(献帝兴平元年,分凉州河西四郡置雍州,从而由13州变成14州)计算,增长了15倍。

南北朝时南北政权之间的政区乱像

那么这么多的州是怎么多出来的呢?主要有三种情况:

一、各朝代、势力为了体现自己是正统,均以汉朝时的州来管理、命名自己的辖区,哪怕是面积比较小的国家也是这样,有的还设立新的“州”;二、受战乱影响,人们特别是大家族出现呈规模的迁移,到达一地之后,为了保证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家族势力完整,往往会在到达的地方以家乡原政区名字朝廷安置,这就是“侨置州郡县”,这样一来就与家乡地名重合,并且如果一地迁往多地,还会造成多地重名。作为州一级也是一样。三、各朝代、势力对手官员、将领的封官许愿。为了拉拢手下的官员和将领,各个国家往往会以提拔重用的方式,国家小、需要提拔的人却很多怎么办,或者是把郡升为州,或者在旧郡、州分出来一部分置新州。

隋朝省郡裁减州县

正是因为上述的州郡数量急剧增多,到了隋朝统一全国之后,出现了“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情况,郡县数量“倍多于古。”“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以整顿天下州县,增强行政管理效率势在必行,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年)下令罢天下诸郡,把自汉朝以来的州郡县三级变成了州县两级。对一些县也朝廷了省并,经过整顿之后减少了25个州和多个县。到了隋炀帝大业初又裁减了个州和个县。

隋朝初年时,今天山西省一带州、县两级情况

不过隋炀帝非常向往秦汉时的郡县制,在大业三年(年)又把“州”改成了郡。此时,全国已无以“州”为名的地方。

唐朝最终把以“州”为名确定行政区域,有的名字一直沿用到今天

唐高祖李渊在开国之初,并没有沿用隋炀帝郡县制的方法来设置全国政区,而是在武德元年,改诸郡为州,又改回了隋文帝时期的州县制。在唐中宗之后又增加了在中央和州之间“道”一级,形成了道州县三级管理体制。“道”就相当于汉朝的刺史部、今天的省,这样一来就把“州”的地位往下又“压”了一格,把以州为名的行政区域限制在了更小的范围内,从而为把“州”由某一大片的行政区域变成具体某地地名奠定了基础。

唐朝时的全国道、州图

历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州”这个名词和政区一直保存下来,并且几经变化,最终成为某一个具体地点的名字

由于唐朝的巨大影响力,在其随后的朝代里,北宋和金朝时“州”还是一个行政区域的名字,管辖着若干个县,还算不上具体某地地名。到了元朝已出现管辖若干县的州和仅一城设为州的情况,比如元朝“腹里”的冠州和濮州,濮州管辖着鄄城、观城、朝城、范县、馆陶、临清六县,冠州则仅一城直隶于省部。

北宋时今天河北省南部一带的设州示意图

元朝的冠州、濮州

到了明、清两朝,州一级除了直隶州由省直接管辖管辖若干县,还算得上一个行政区域之外,普通的散州已和县无任何区别,以某州命名某个具体城池的情况比比皆是,也是今天各地不同级别以“州”为名的地名主要来源。

明朝北直隶大名府所辖的开州

清朝山东西部一带,可见有临清直隶州和三个散州:高唐州、德州、东平州

民国初期虽然经历了“废府州存县”的运动,历史上带有某州的地名均变成了某县,但是到了新中国之后,很多带有“州”的地名纷纷出现,特别是历史上曾为某州的县今天在撤县设市时,往往会用历史上的名字,即“某州市”。

今天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自治州”这个带有州字的行政区域之外,已没有任何的行政区域以州为名,那些历史上有着行政区域含义的“州”今天已成为一座座城市的具体地名。当然在明清时州城所在地一般为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的地方,也同样符合现在的经济发展规律,所以明清的州城在今天只要不是有着特殊的原因没有发展起来之外,一般来说都发展得不错,或为省会城市、或为地级市、或为县级市,当然像河北省沧州市任丘市鄚州镇的情况是极少数的。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3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