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朔三镇的盛衰史,看唐末藩镇对社会

2023/4/11 来源:不详

北京医治皮肤科医院 http://m.39.net/news/a_6508755.html

安史乱后,虚弱的唐政府大难略平,务求苟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一些在平叛过程中兴起的将领们趁机割据一方,从而拉开了唐朝后期长达一百五十余年藩镇割据的序幕。

唐朝的河北地区共有魏博、成德、卢龙(幽州)三镇节度使,一般统称为河朔三镇。唐朝中后期之后,这些蕃镇名义上尊奉朝廷,但在所辖地区实行的是最大限度追求藩镇最高权力的世袭化的自治,具有强烈的地域主义色彩。河朔三镇利用朝廷无力控制他们的有利时机,治兵缮垒,扩展势力。

由于唐朝中央政府对这些割据的藩镇无可奈何,只能采取姑息政策,因此他们与中央矛盾并不十分激烈,但是彼此之间为争夺地盘不断展开角逐。他们拼命扩张的目的也很明显,因为唐朝中央政府不可能一直对割据状态听之任之,只是暂时没有这个力量而已。一旦唐朝中央政府摆脱了窘境,便会对这些割据势力采取措施,因此这些藩镇要维护既得利益,就必须有强大实力做后盾,才能与中央抗衡。

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河朔三镇之间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充满了矛盾。这些矛盾主要表现在藩镇同朝廷之间、藩镇彼此之间、节帅同将帅之间以及将帅同军士之间,最终因为这些矛盾的变化,彼此的实力都在削弱,直到最终灭亡。他们相互之间纵横关系的演变,对其最终的命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一、三镇联盟的蜜月

成德军节度使李宝臣、魏博节度使田承嗣、卢龙节度使李怀仙等人原本都是安禄山手下的将领,只是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在安禄山的灭亡的不可避免的情况下投降唐朝的。也就是说,唐朝是看中了他们手下的军队,而他们投降大唐也只是追求个人的荣华富贵,而并不是有多忠于唐朝政府。对于这几位军阀来说,实力和土地代表他们的未来,所以他们降唐后拼命扩充军备,抢占地盘。

唐朝中央政府也试图通过军事手段打击过河朔三镇,但收效不大,所以改用以藩镇制衡藩镇的办法,在靠近河北三镇的地区设置了诸多藩镇,遏制三镇的扩张。河朔三镇在中原藩镇的制衡下,不得不安分守己,各守封疆,保持着一种脆弱的和平状态。

魏博节度使田承嗣

由于河朔三镇客观上存在着势同患均的共同之处,有着一致的利害关系,为了各自的利益,他们暂时搁置了争端和矛盾,形成了一个利益同盟。三镇取得了一种共识:魏亡,则燕、赵为之次矣。及闻代易,必合为一心,盖各为子孙之谋,亦虑他日及此故也。虽然他们三者之间有过矛盾,但是在面临存亡生死关头,还是结成了一种形式上的同盟关系。

大历十四年,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病故,成德、卢龙两镇便向朝廷为田承嗣请节,便是这个同盟对唐朝中央政府态度的一种试探,也是一次联合行动。而唐朝最后也同意了三镇的请求,使这引起藩镇更加感觉到团结就是力量。

但是当建中二年,李宝臣去世后,三镇向朝廷上表,请求为李宝臣加太傅衔,并让李宝世的儿子李惟岳继任成德节度使。唐德宗同意授予李宝臣太傅的哀荣,但不同意李惟岳接任成德节度使。这是因为此时的唐朝中央,由于两税法的实行,境况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吐蕃等国也已实现了和平,于是一改过去的姑息养奸,开始对藩镇采取强硬的政策。

李惟岳

一方坚决要求继袭,另一方坚决不同意,战争已不可避免。唐德宗以张孝忠为新的成德军节度使,联合幽州节度使朱滔合兵征讨李惟岳。李惟岳则联合魏博、淄清两镇,以魏博节度使田悦为盟主,发三镇之兵对抗朝廷。

这次反叛中,三镇之所以能联合起来,是因为唐朝中央政府否决了三镇以土地传之子孙的惯例,也就是说,中央政府已不再承认他们的半独立割据地位,触动了三镇的根本利益。出于各为子孙之谋,亦虑他日及此故也的考虑,三镇不得不团结起来对抗中央。

为什么这次联盟中没有原来三镇中的卢龙镇呢?

这是因为在之前在攻占相卫节度使薛篙的地盘时,李宝臣便与卢龙节度使朱希彩发生过正面冲突,双方已经爆发了矛盾。此次讨伐李惟岳的幽州节度使朱滔又是朱希彩曾经的手下和亲信,所以在这次战争中,原先的河朔三镇里,只有魏博镇派出大将孟佑率兵五千来助,卢龙镇并没有派兵援助。这也导致李惟岳很快被朱滔诛杀,首级传送京师。

藩镇之兵

李惟岳死后,自恃大功的朱滔请求唐朝将李惟岳的深州拨给自己所属的幽州管辖,朝廷没有答应。朱滔因此生怨,与同样对朝廷赏赐不满的王武俊一起,率兵救援受到张孝忠大军攻击的魏博节度使田悦,并大败唐军。之后朱滔自立为冀王,田悦自立为魏王,王武俊为赵王,淄清节度使李纳自立为齐王,形成了河北地区新的割据联盟。

二、平衡关系被打破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朔三河周边的李克用集团和朱全忠集团逐渐兴起,形成了强大的军事政治集团,打破了河朔三镇与中原藩镇间的平衡关系。

李克用原是沙陀贵族,后被赐李姓,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军阀。他设计杀死了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夺取了云州之后,也想染指河北,取得更多地盘。

李克用

中和元年十二用,黄巢的农民起义军攻陷长安,唐僖宗逃往四川。李克用乘机率军南下,并于次年四月收复京师,并以河东为根据地,向四周扩张。李克用在夺取西昭义和麟州后,又将矛头指向了云、蔚、朔三州,河朔三镇自然成为李克用下一个兼并的目标。

与此同时,出身黄巢农民义军的朱全忠降唐,被授予宣武节度使,占踞了汴州、宋州和亳州等地。为了平定黄巢,唐朝又任命朱全忠为东北面都招讨使,使得他能披着合法的外衣,借平黄巢之名义,以宣武镇为大本营,去实现他的吞并其他藩镇的计划。

光启二年,朱全忠克滑州,兼并了洛州和孟州,接着又吞并了淮西秦宗权,其势愈盛,他的宣武集团已和河朔三镇南部接壤。

朱全忠

李克用、朱全忠两大集团的崛起,使得河朔三镇直接暴露在这两个集团之下,他们吞并河朔三镇的野心昭然若揭。为了对抗这两大集团,河朔三镇一度加强了联系,想形成合力以对抗。但是三镇内部矛盾重重,在是否联合朱全忠共同对抗势力强大的李克用时始终无法达成一致,因此联合阵线流产,形成各自为政的局面。

三、联合破裂,相互征战

大顺元年,朱全忠讨伐李克用时,曾向魏博镇借道借粮,均遭到拒绝。朱全忠一怒之下,向魏博发动进攻,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五战五败,数次向三镇中的成德和幽州求援,但另两镇畏惧朱全忠,为了保全自己,不敢发兵,给三镇原本脆弱的联合关系笼罩了一层阴影。

景福二年,幽镇发生内乱,节度使李匡威被其弟李匡筹驱逐,逃[到成德,但不久后被记仇的成德节度使王溶杀害。李匡筹于是兴兵成德,双方关系彻底破裂。此后三镇再也没有形成过联合的态势,而是在李克用和朱全忠之间来回摇摆,时而倒向河东,时而倒向宣武。

魏博精兵

更为严重的是,三镇之间由于倒向不同,时常会发生相互讨伐的行为。这使得三镇原本不强的实力不的受到损害,在衰亡的道路上大步飞奔。随着三镇渐渐沦为李克用、朱全忠两强的附庸,在相互讨伐的过程中,随着三镇牙兵集团势力的覆灭,结束了各自割据的历史。

魏博镇兵精粮足,拥有强大的牙兵,首先成为李克用、朱全忠争夺的对象。魏博镇原本依附李克用,但是自被朱全忠打得五战皆败后,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又转投朱全忠,此举又引起李克用不满,自此太原之师,每岁侵扰相、魏,杀获甚众。而地处河东与魏博之间的成德镇,原就是三镇中实力最弱的一个,李克用连年对魏博用兵,必然连年出师以扰镇之属邑,只得依附朱全忠以对抗。此后成德长期在两强夹缝中苟延残喘。

魏博节罗绍威为人残暴,不知体恤属下,就连他赖以生存的根本——魏博牙兵也不例外,忍无可忍的魏博牙兵于公元年发动了叛乱,罗绍威向朱全忠求救,朱全忠发兵十万突袭魏博牙军,凡八千家,皆赤其族,州城为之一空。魏博牙军被剿灭,虽暂时解除了魏博的内部威胁,但魏兵自是衰弱,从此魏博变得不堪一击,罗绍威的末日不远了。

卢龙节度使刘仁恭

卢龙刘仁恭年老昏庸,其子刘守光趁机夺据了帅位。刘守光随后对父亲的旧部大开杀戒,仁恭将佐及左右,凡守光素所恶者皆杀之,致使众叛亲离;成德节度使王溶同样不亲军政,多以阉人秉权,引起牙兵集团强烈不满,在外有强藩,内有矛盾的内外双重打击下,河朔三镇很快走向衰亡。

在李克用和朱全忠两大军事集团的争霸过程中,河朔三镇为了保持目前地位,只能在军事上依靠其中某一集团,来对抗另一集团。但是这种依附是有条件的,就是必须为主子出力,充当主子的炮灰。所以原本能够相对和平共处的河朔三镇,自从选择依附对象有了差异之后,相互之间的战争就没有停止过。这些战争不断的消耗着三镇原本就不多的军事力量,为他们的覆灭奠定了基础。

另一方面,依附强藩,也丧失了一部分的政治和军事独立权,包括对自己军队的指挥权上。三镇时常被晋、梁集团裹挟参加战争,并且这些战争的指挥权并不属于三镇所有。史书上充满了三镇遣大将从庄宗征战或者遣大将从太祖征战的记载,都是三镇军事独立性和指挥权不断弱化的证明。

藩镇间的大战

战争是需要经济支持的。在三镇割据初期,他们拥有辖区内财赋不上缴中央的特权,使得他们可以壮大自己的实力。但是随着晋、梁两大集团的兴起,三镇屡受打击,或者相互之间屡次爆发战争,这些战争都需要财政支持的。特别是在战争中失利的一方,往往要具牛酒,谢饷金,花大量的钱去请求对方退兵,或者事后向胜利者缴纳大量的粮食和金钱,而这些粮食和金钱中的绝大部分,都是落入了晋或梁的口袋。经济上的损失,军事上的弱化,使得三镇无法在两大集团的夹缝中长期生存,灭亡是必然的。

四、河朔三镇对历史的影响

河朔三镇虽然不是唐末强藩争霸的主角,但是他们是争霸场上的第三方力量,在强藩争霸的斗争和中央政权与藩镇的角力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朱全忠集团在建立后梁的过程中,河北的魏博和成德两镇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代王夫之评论说:李克用坐视朱温之吞唐而莫之能问,以河北未收,畏其乘己也。

实际上,在朱全忠与李克用争霸的过程中,魏博和成德两镇屡次派兵相助,为朱全忠集团能够屡次失败李克用提供了极大的军事支援。在河东与后梁的夹河之战中,魏博牙兵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

《资治通鉴》上说魏博银枪效节军皆悍勇无敌,夹河之战,实赖其用,屡立殊功。

朱温称帝

从经济上来说,魏博和成德两镇对朱全忠的帮助也很大。自从大顺二年投靠朱全忠以来,魏博节度使罗弘信便将魏博岁入之半提供给朱全忠,仅天佑三年一年,提供给朱全忠的牛、羊就有七十万头,粮食百万石,使得魏博多年的积蓄为之一空。

另外一个河朔藩镇幽州则为李克用集团提供了大量的支援。在李克用和朱全忠争霸的时候,幽州殆将十年,供亿军需,未尝有阙,甚至尽取户口、田亩、人丁、牛车之籍账,役使以力。征敛以平,为李克用集团最终消灭后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河朔三镇在两大集团内部政治上也发挥过重要的影响力。公元年,朱友珪杀朱全忠称帝,魏博节度使杨师厚与均王朱友贞结成同盟,兴兵讨伐朱友珪,逼朱友珪自杀,让朱友贞当上了皇帝。

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北方的契丹人也多次南侵。据守幽州的刘仁恭、刘守光父子对契丹人进行了主动的军事防御,将契丹人阻挡在幽州以北的地方,十九年未得南下。后来赵德钧继镇幽州后,发河北丁夫,开王马口至游口,以通水运;又于阎沟筑垒,以备抄寇,筑三河城,北接蓟州,部民由是稍得樵牧。正是河北三镇加强了对契丹人防御,使得契丹人只得将入侵方向转向河东地区。但是天成三年契丹人被后唐在远离契丹老巢的河东击败,自是契丹沮气,不敢轻犯塞。

自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割据了一百多年,期间三镇联合多于分裂,他们与中原藩镇之间形成了一种互相制衡的平衡关系。但是随着唐末李克用和朱全忠两大集团的崛起,三镇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他们之间脆弱的联合关系也逐渐瓦解。三镇为了各自利益,或合纵宣武,或连横河东,在此过程中,三镇的力量逐渐被削弱,最终走向灭亡。

混战中的军阀

河朔三镇在历史上也做出过一些贡献,比如抵抗契丹人的入侵,但是这种割据对国家的统一和人民的安宁是不利的,他们那种封闭式的割据,必然会使他们以自身利益为重,而不顾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三镇之间,既存在充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又存在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的矛盾。河朔三镇的灭亡,也是这多种矛盾综合的产物。

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中国历史上的藩镇割据,都是地方势力做大的结果,只是中唐之后,唐朝军事力量薄弱,所以藩镇能够长期维持。一旦有了强大的军事集团,割据性的藩镇便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42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