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县志耀州老地图
2022/8/1 来源:不详中科白癜风恢复美丽黄皮肤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098023515184729&wfr=spider&for=pc
耀州老舆图
第一卷地舆志
耀州在汉为祋祤县,实兼今同官县地。是时富平为频阳、襄德,俱属左冯翊。新莽时属列尉医生,魏文帝徙北地郡于祋祤。晋改祋祤为泥阳,徙富平于今县西南五十里襄德城,俱隶北地郡。仍于频山之阳置频阳县,隶冯翊。符秦于祋祤东北铜官川置铜官护军,于频阳置土门护军。后魏初自泥阳徙北地郡于东南通川故城,罢1泥阳入富平,后又徙北地郡于宜君县界义亭故城,于泥阳置北雍州。太武时罢铜官护军,置铜官县,置土门护军,以其地入焉。宣武时复泥阳,省频阳,仍析2铜官置土门县,隶北地郡。庄帝初,于三原县界置北雍州,以铜官隶宜君郡,后又自三原县界徙北雍州于泥阳。西魏文帝改泥阳县为好州,自襄德城徙富平于今县东北十里。废帝时,别立通川郡,领泥阳县,改北雍州为好州,而以富平县隶之。周闵帝于富平县置中华郡。武帝罢郡,以县隶冯翊,又徙铜官故县于今县东北一里,改铜字为同。静帝复改州为泥阳县。隋改宜君郡为好州,以同官隶焉。已3,又罢通川郡,以县隶宜州。已,又改泥阳为华原县,以富平隶雍州。大业(—)时,省宜州及土门县,以同官隶雍州,又以华原县隶京兆郡,以土门县入焉。义宁(—)时,又于华原县置宜君郡,领华原、宜君、同官,并置土门四县。唐初罢宜君郡,立宜州。贞观(—)中以同官隶宜州,后罢宜州及土门县,以华原、同官隶雍州。咸亨(—)中析华原、富平及同州之蒲城以故乡门县置美原县。垂拱(—)初改华原为永安县。天授(—)初复置宜州,析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六县隶之。已,又以永安县置宜州,领永安、富平、美原、同官。大足()初又罢宜州,改永安复为华原,隶京兆府,富平、同官、美原隶雍州。开元(—)中徙富平于义亭城。贞元(—)中升富平为赤4。天祐(—)中,李茂贞5据凤翔,僭行墨制6,以华原置耀州,建义胜军节度,领华原一县,析同州美原县为鼎州,认为属郡。梁贞明(—)时,改耀州为崇州,义胜军为静胜军,鼎州为裕州,隶崇州。开平中自京兆府析同官,隶同州。后唐同光(—)初复为耀州,名顺义师,析雍州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隶焉。已,又降为团练州。周显德(—)中降为刺史州。宋开宝间升为感义师节度。承平兴国(—)初改感恩军太守,增管华原、淳化二县。元祐(—)中复置耀州,而以华原、富平、三原、云阳、同官、美原六县隶焉。金、元俱仍耀州。金隶京兆府,领华原、同官、美原、三原四县。元隶奉元路,领华原、同官、美原、富平、三原五县。至元(—)省华原以州领之,又并美原入富平。明兴,州因之,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以州属焉,领同官、富平、三原、宜君四县。后宜君改隶延安府,弘治三年()以三原直隶府。今领同官、富平二县。
耀州与二县因革,诸碑志率多荒谬难据,余取历代史考定,做沿革表7,令览者便焉。
耀州
同官
富平
秦
始皇内史地
内史地
厉公于频山之阳置频阳县
频阳县属内史
西汉
高帝元年属塞国,二年属河上郡,九年罢,复属内史
频阳县更置襄德县俱属内史,又于灵州回乐县界置富平县属北地郡。按,富平县名所繇(由)始
景帝二年始置祋祤县,内史分左右,以县属左内史
亦祋祤县地,属左内史
频阳县、襄德县俱属左内史
武帝元始元年改左内史为左冯翊,县属左冯翊
新莽
属列尉医生,厥后县废
频阳县、襄德县俱属列尉医生
东汉
永元九年复置祋祤县
省襄德县入频阳县,属左冯翊。是时,自灵州回乐县界徙富平於宜州彭原县界
魏
文帝自宁州彭原县界富平故城徙北地郡於祋祤城
晋
改祋祤为泥阳,属北地郡
地入频阳县
自宁州彭原县界徙富平於今县西南十三里襄德城,属北地郡。又于频山之阳置频阳县,隶冯翊
苻秦
于祋祤城东北铜官川置铜官护军
于频阳置土门护军
后魏
太武承平真君八年自泥阳故城徙北地郡于东南通川故城,罢泥阳入富平。后又徙北地郡于宜君县界义亭故城,于泥阳置北雍州
罢铜官护军置铜官县,以土门护军地入焉,属北地郡
以泥阳地入富平,罢土门护军,以其地入铜官
宣武景明元年复泥阳县
析铜官置土门县隶北地郡,罢频阳县
庄帝永安元年於三原县界置北雍州
铜官县隶宜君郡
永熙二年自三原县界永安故城徙北雍州于泥阳
西魏
改泥阳为好州
文帝大统五年自襄德城徙富平于今县东北十里
废帝三年别立通川郡,领泥阳县。改北雍州为好州,领富平一县
富平隶宜州
后周
宜州
闵帝二年于富平置中华郡,领富平县
武帝建德四年,徙铜官故县于今县东北一里,改铜字为同
罢中华郡以富平县隶冯翊
静帝大定元年州复为泥阳县
隋
开皇二年改宜君郡为好州,领同官县
同官隶宜州
富平隶雍州
开皇三年罢通川郡,以泥阳隶宜州
同官隶宜州
富平隶雍州
开皇六年改泥阳为华原县
同官隶宜州
富平隶雍州
大业二年省宜州,华原隶京兆郡,以土门县入焉
同官隶雍州
省土门县入华原
义宁二年于县置宜君郡,领华原、宜君、同官,并置土门四县
同官县自雍州改属宜君郡
复析华原置土门县隶宜君郡
唐
武德元年罢宜君郡置宜州
同官隶雍州
贞观初同官隶宜州
贞观十七年罢宜州,华原县隶雍州
同官隶雍州
罢土门县
咸亨二年析富平、华原及同州之蒲城,以故乡门县置美原县
垂拱元年改华原为永安县,隶雍州
天授元年置宜州,析云阳、泾阳、醴泉、三原、富平、美原六县隶之
美原、富平俱隶宜州
天授二年以永安县置宜州,领永安、富平、美原、同官
同官隶宜州
美原富平俱隶宜州
大足元年罢宜州,改永安复为华原,隶京兆府
同官复隶雍州
美原富平隶雍州
神龙元时光原县隶雍州
开元中徙富平于义亭城
贞元四年升富平为赤
天祐三年,李茂真据凤翔,僭行墨制,以华原置耀州,建义胜军节度,领华原一县
析美原为鼎州,隶耀州
梁
贞明元年改耀州为崇州,义胜军为静胜军
改鼎州为裕州,隶崇州
开平二年,自京兆府析同官隶同州
后唐
同光元年复为耀州,名顺义师。析雍州之富平、三原、云阳、同州之同官、美原隶焉
同官自同州隶耀州
富平自雍州隶耀州,美原自同州隶耀州
同光三年降为团练州
周
显德中降为刺史州
宋
开宝五年升为感义师节度
承平兴国二年改成感恩军太守,增管华原、淳化
元祐三年复置耀州,领华原、云阳、富平、同官、三原、美原六县
同官隶耀州
富平美原隶耀州
金
仍耀州,隶京兆府,皇统二年降为感恩军,后为刺史,领华原、同官、美原、三原
同官隶耀州
省富平入美原,隶耀州
元
仍耀州,隶奉元路,领华原、富平、三原、同官、美原五县
同官隶耀州
复富平与华原,并隶耀州
至元元年省华原以州自领之
并美原入富平,元将张良弼徙富平于窑桥头,即今县治
明
仍为耀州,改奉元路为西安府,以州属焉,领同官、富平、三原、宜君四县,后宜君改隶延安府,弘治三年又以三原直隶府,今领同官、富平二县
同官隶耀州
富平隶耀州
州境北十里为同官,南三里、东五里俱富平,西四十里为淳化。初编户十八里8,成化十八年()并仁厚里,弘治五年并姚峪、榆林二里,十五年又并神水里,今十四里。城周六里七十步。元末兵火,城尽坏,今城盖正宗己巳()后筑者。四门皆覆屋,无楼,东西门隘弗成车。城又低薄,成化时漆水啮9东城,崩其半。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周廷杰做东城石堤,又稍修北、西、南三城。三十三年知州李廷宝毁城中废寺塔,增修南门,做南门楼。三十七年知州江从春始大修城,增高厚三之一。城今高三丈,阔二丈五尺,上阔一丈三尺。用砖砌水渠、覆女墙,又创建东、西、北三门,各建楼其上,门旧知名,自是始名,东门曰丰门,南曰雍门,西曰远门,北曰寿门。城视昔始加壮固,门始改造矣。州有步寿原控其北,宝鉴诸山翼其左,星原环其右,漆沮左右会流,乳山合抱其前,亦称四塞形胜之区。顾二水终为城患,城又三隅空,守备寡弱。
同官境 东五十里为白水,北六十里为好君,西四十里、南五十里俱耀州,东南三十里为富平。初编户二十二里,今并至十三里。城周四里,高二丈余,隍10深一丈余。城四门上皆有覆屋,东又有二水门,筑自景太古知县樊荣。会漆水崩,至知县傅鼐与颜顺筑始完。弘治初,城崩益甚,知县王恭做石基修之,然崩未能已。会嘉靖三十二年虏报又急,知县亢鸿庆以二患故,益增修之,又大修济阳故寨与永宁新寨。二寨盖县西南城所附者也。济阳在元末为伪官虎林赤、吴进贤所据,闻开平王兵来,皆遁去。开平王令典史高护抚定其地云。今县北控神水峡,旁以龙虎诸山为城,以漆水为池,内倚济阳永宁,足备缓急。其厄阻加於他处。顾漆水迫东城下,为城患重,又无已时。
富平境 东五十里为蒲城,西五十里即州,北六十里为同官,南三十里为高陵。初编户四十四里,今四十里。城周三里一十步。地古名窑桥头,元末张良弼徙县于此。景太古始筑城,城四门,门各有楼。嘉靖乙卯十仲春地大震,城与门尽坏。今县官复渐修之。人言富平不据国土之险,然城地特高,四周俱下,城盖倚崖坂,斩削为之。自其门入,即高仰如爬山者,又城小人众,于法为实,倘有积存固无虑警备事云。
乔世宁曰:州南城外即富平县地,余闻尊长言,国初时,盖守令自画国界云。时州长先往西北,西北皆高山林木,会隐士,纵猎久之,比反,则富平国界定矣。故富平川独广,又独膏沃,州域惟西北隅耳,地又多山峪寡收。故览图籍11则四之一,较物力则什一也。嘉靖癸巳,布政使张原明奏分富平籍十里入耀州,事下户部,部议如布政言。会执政者恕布政使不先关白12,事竟寝13。于今言耀州短长者,无如布政使矣。
耀州志第一卷终。
解释:
1、罢:撤去建制。
2、析:离别出来。
3、已:未几。
4、赤:唐宋时遵循名望轻重、辖境巨细、人丁范围及经济进展水平,将县区分为赤、畿、望、紧、上、中、下七个等第。
5、李茂贞:(公元—年),唐朝深州博野(今属河北)人。本姓宋,名文通。唐僖宗时历任武定、凤翔节度使,封陇西郡王,赐姓“李”,名“茂贞”。天复元年(公元年),朱温兵逼长安,昭宗逃往凤翔,他要挟昭宗与朱温对立。后梁建设后,他的地皮收缩,仍自称岐王。同光元年(公元年),后唐建设,次年向后唐上表称臣。
6、僭行墨制:僭,音“jiàn”,胜过天职。古时指名望不才的冒用名望在上的表面或礼节、器物。墨,指木匠所用的墨线,引伸为法则、规则的代称。此指李茂贞胜过天职,自称岐王之事。
7、沿革表:表依期间依次分列,因形态束缚不再于表内括号注公元年份。
8、里:明朝县下列的行政区划称号,相当于今之“乡”。
9、啮:音“niè”,用牙啃咬,此指水浸吞没。
10、隍:护城河。
11、图籍:图,舆图。籍,户籍。此指与富平比拟,地区、户籍人丁约为四分之一。
12、关白:禀告,通告。
13、寝:中止、停顿。
预览时标签弗成点收录于合集#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