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原创文学作品和谐村风代代传

2024/9/11 来源:不详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最好 https://m.39.net/baidianfeng/

和谐村风代代传

作者:郭树合

“沙洼王村得胜营,不打官司进不了城,挨不了打,受不了穷,世世代代享太平。”这首民谣流传在深州市北部——唐奉、双井、兵曹,乃至饶阳县里满、五公一带。一提起沙洼、王村这两个村,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总爱把这两个村的村名连起来一块说,还要说上一个“得胜营”。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深县地名汇编》一书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大将胜保带兵围剿太平军,至此地屯兵时,以沙洼、王村和“杀我”“亡清”谐音、相似,遂将这两个村统一改称为“得胜营”,他满以为此名吉利,这样一改,即可旗开得胜。谁知道得胜营也没有保得胜,在太平军的英勇抗击下,胜保大败。

历史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两个村合二为一,并称为沙里王村。直至年才又分为两个村,各自恢复原名。在这两个村中就流传着顺口溜:“沙洼王村得胜营,不打官司进不了城,挨不了打,受不了穷,世世代代享太平。”至于这首顺口溜是何人所说?始于什么年代?缘于什么事,又有什么故事等等,始终没有一个确切的说法。最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沙洼人,我走访了这两个村一些上了年纪的老者,通过翻阅资料,查找碑文,对这首顺口溜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一次探索。初步认定,这首顺口溜和祖籍沙洼村、曾任山西黎城的县令文献有关,更有人说这就是文献所说所留。

文献,生于明朝永乐年间。据《直隶深州志》记载,文献于正统年间考取贡士,敕封山西黎城县令。据老百姓说,文献当官期间清正廉洁,办事公道,特别是以妥善处理各种民间纠纷,善于调解民事纠纷而闻名,在山西一带有着较好的口碑。虽然在远离家乡几百里地的地方为官,文献家乡观念很强,心系家乡父老。只要家乡人去找他,无论贫穷贵贱,无论亲疏远近,只要乡亲们找上门,有什么困难,他都会尽力帮助解决,热情相助,从不嫌烦。

据说在两村交界处,当年曾经有一块杆子地。沙洼村一个姓文的,和王村一个姓孙的两家因为地界不清发生了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后来双方托关系都找到文献那里去了,都希望当时村里这个“最大的官”能够出面,帮助自己打赢这场官司。作为土生土长的沙洼人,看到自己的老乡为这点小事,还要跑这么远前来打官司告状,弄得沸沸扬扬,感到痛心疾首。那时候打官司,原告被告都要上公堂,挨板子,受皮肉之苦。有的还会因为打官司拉饥荒,经济上受损受穷。文献“一手托两家”,心平气和地给两家讲了一番情为重、和为贵的道理。耐心教育两家要以乡亲感情为重,不要在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上斤斤计较,更不必发生纠纷争吵。两个村子相连,地相连,亲戚连着亲戚,分不清你我,应该像一家人一样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包容,不要为了一点儿小事闹矛盾,起纠纷,伤和气,让别人看笑话。正是在文献的努力劝说下,两家冰释前嫌,云消雾散,和好如初。两人从黎城返回时,文献亲笔写下这个顺口溜:“沙洼王村得胜营,不打官司不进城,挨不了板,受不了穷,世世代代享太平。”当事人把顺口溜带回家乡后,在乡亲们中口口相传,传唱了一百多年。这个顺口溜,已成为近代两个村群众处理事情的“座右铭”,也是当地群众和睦相处的历史见证。两个村之间没有纷争,更没有打官司、告状的。在外工作人员一说起来就说是一个村的,村里人说对方是“南头”“北头”的,话语之间透着浓浓的乡情,人们都说和这段顺口溜有一定关系。和谐相处,安居乐业,是历代人民的美好愿望,与今天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吻合,睦邻和善、友好,永远是我们这个社会所倡导的主题。“忍为上,和为贵”的精神永远值得社会肯定、发扬,始终是时代所需,永远不会过时。

来源:深州原创文学刊物

《桃花源》第25期

征稿启事

为弘扬时代风尚,多角度展示深州文化元素,《桃花源》向广大文学爱好者征稿,以此搭建深州乃至更大范围的文化交流平台。刊物内容分为小说、散文、诗歌、人文历史、民间故事、民俗文化、校园文学等,来稿必须为原创,不得抄袭,文责自负。本刊只接收电子稿件,来稿请用word或wps形式,文字以“宋体、四号”为标准,段前空两格,段与段之间不留空格。请作者对文章认真审核后再投稿。本刊对所有稿件有删改权,如不同意删改,请在投稿时注明。欢迎广大文友踊跃投稿。投稿邮箱:szstaohuayuan

.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6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